历史

历史

衡山之谋

“衡山之谋”是中国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为齐桓公设计的一场经典经济战,最早见载于《管子·轻重篇》。它以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的方式,用贸易手段彻底瓦解了衡山国(或称横山国)的经济与国防,最终使齐国兵不血刃地吞并了对方。 一、背景与起因 • 衡山国:以制造兵器闻名,尤其“衡山利剑,天下无双”,地处齐、鲁之间,战略位置重要。 • 齐国目的:齐桓公欲征服衡山,但武力强攻代价高昂。于是管仲提出用经济手段削弱对方,以低成本实现战略目标。 二、实施过程(三步走战略) 第一步:高价收购兵器,诱导产业失衡 • 齐国以高于市价十倍的价格大量收购衡山国的兵器,并转卖给其他国家,引发燕、代、秦、赵等邻国跟风抢购。 • 衡山国百姓见制造兵器利润巨大,全民弃农从工,农业几近荒废,国家粮食储备开始告急。 第二步:操控粮食市场,切断补给 • 在兵器市场火热的同时,齐国又派人到赵国等地高价收购粮食,进一步推高粮价,吸引各国粮商将粮食集中运往齐国。

By 三金
波斯历史极简时间轴

历史

波斯历史极简时间轴

(从伊朗高原上的部落联盟到今天的伊斯兰共和国) 1. 先波斯时代(前2700–前550) • 埃兰(Elam)→ 米底(Medes)两个早期王国,为“波斯”概念奠基。 2. 阿契美尼德帝国(前550–前330) • 居鲁士大帝统一波斯、灭巴比伦,建成史上首个横跨三洲的帝国。 • 大流士一世行省-总督制、皇家大道、贝希斯敦铭文。 • 前330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终结。 3. 希腊化与帕提亚(前330–224) • 塞琉古王朝 → 帕提亚(安息)帝国:骑射战术、丝绸之路中继站。 4. 萨珊帝国(224–651) • 第二波斯帝国,拜火教为国教;与罗马/拜占庭拉锯四百年。 • 651 阿拉伯大军征服,波斯进入伊斯兰时期。 5. 伊斯兰-波斯融合(651–1501)

By 三金
粤ICP备202545029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