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
衡山之谋
“衡山之谋”是中国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为齐桓公设计的一场经典经济战,最早见载于《管子·轻重篇》。它以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的方式,用贸易手段彻底瓦解了衡山国(或称横山国)的经济与国防,最终使齐国兵不血刃地吞并了对方。 一、背景与起因 • 衡山国:以制造兵器闻名,尤其“衡山利剑,天下无双”,地处齐、鲁之间,战略位置重要。 • 齐国目的:齐桓公欲征服衡山,但武力强攻代价高昂。于是管仲提出用经济手段削弱对方,以低成本实现战略目标。 二、实施过程(三步走战略) 第一步:高价收购兵器,诱导产业失衡 • 齐国以高于市价十倍的价格大量收购衡山国的兵器,并转卖给其他国家,引发燕、代、秦、赵等邻国跟风抢购。 • 衡山国百姓见制造兵器利润巨大,全民弃农从工,农业几近荒废,国家粮食储备开始告急。 第二步:操控粮食市场,切断补给 • 在兵器市场火热的同时,齐国又派人到赵国等地高价收购粮食,进一步推高粮价,吸引各国粮商将粮食集中运往齐国。